一、一周知识概述
1、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王明的“左”倾错误的中央苏区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2、“何梅协定”;所谓“华北五省自治”;瓦窑堡会议与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二、重点知识归纳
1、红军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于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初期的惨重损失是召开遵义会议的前提条件。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教材上的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应该掌握。
2、遵义会议
(1)遵义会议的背景,一是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境地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并在成功与失败的比较中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强烈要求改变党的领导的愿望所致。二是转兵贵州是红军在长征中战略方针的第一次改变,避免了红军覆灭,为遵义会议的召开提供了条件。
(2)遵义会议的内容:军事上是辨明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组织上是改组党中央领导,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的问题。
(3)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实施了着重解决军事问题,维护党的政治团结的策略。中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因此,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制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第一,“八一宣言”。 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召开,会议纠正了自“六大”以来“左”倾关门的错误,提出了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略的策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大会精神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宣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有了明显转变,对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第二,瓦窑堡会议。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潮到来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土地革命向民族革命战争转移的新形势,党要制定出适合新情况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第三,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阐明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深刻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强调了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领导地位的重要,告诫全党不要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毛泽东的这一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4、西安事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问题一: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1)首先要明确西安事变后出现的复杂局面。
①日本力图借此挑起中国内战,以便乘机大规模侵华。
②国民党亲日派头子何应钦力主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于死地,以便取而代之。
③国民党亲英美派宋美龄、宋子文坚持营救蒋介石,主张和平解决。
④英美也担心蒋被杀,亲日派掌权,损害他们的在华利益,主张在维护蒋的统治地位的前提下,同共产党采取某种形式的合作。
⑤中间阶层的大多数人赞成抗日,但是担心事变会引发更大的内战,几乎一致要求恢复蒋介石的自由。
⑥广大西北人民痛恨蒋介石祸国殃民的政策,强烈要求杀蒋。
⑦面对复杂的形势,张、杨骑虎难下,急切盼望中共协调解决事变危机。
(2)中共从大局出发,力争事变和平解决。
①中共分析了复杂的政治形势,认为存在两个前途,一是引起新的内战,削弱抗日力量,推迟全国抗战的发动;一是结束内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中共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出发,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反对新的内战,推动南京政策走向抗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积极援助张、杨。
③中共派代表团去西安与蒋介石谈判,并在东北军、西北军和西北人民中做了大量工作,经过努力,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问题二:西安事变的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三、难点知识解析
1、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本节的难点。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各界爱国人士愤怒谴责的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已无法实行。
蒋介石又在1932年6月的庐山“清剿”会议上正式抛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对内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然后,阅读蒋介石的“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不能御外侮”。分析得出蒋介石认为摆在国民政府面前首要的敌人是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其次才是日本侵略者。从表面上看“安内”是为了“攘外”,最终目的是攘外。然而,以蒋介石害怕共产党革命甚于害怕日本侵华,不难看出这是其为维护反动统治,以先“安内”为借口,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压制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排斥国民党内的抗日民主力量,“安内”是真。继续推行对日妥协的反动政策,“攘外”在当时只是掩人耳目而已。“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与“不抵抗政策”的目的和实质是一致的。
(2)遵义会议是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可以从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这次会议集中解决的是军事和组织问题引入。党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其多方指导(有益帮助,错误指示),这次会议在双方中断关系的情况下,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