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高考解析
课外拓展



  
新思想的萌发、清朝政局的变动

一、一周知识概述

  1、“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产生的原因。林则徐及《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源和《海国图志》。《康輶纪行》和《瀛环志略》。《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

  2、总理衙门的设立。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二、重点知识解析

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原因:

  (1)、鸦片战争前夕,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一再失利,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想萌发了。

影响:新思想的萌发有利于中国社会思想的解放,人们开始探求强国之道,洋务运动应运而生。

2、林则徐、魏源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1)、林则徐探求西方知识,放眼世界的开拓作用。林则徐组织人员搜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注意研究各国情况、动态。其中一类是关于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法律、鸦片生产和时事的知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就是为抗英斗争制订政策的参考。另一类是关于外国科学技术的知识,是为改变军事落后状况服务的。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最早注意了解西方国家的先进人物,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在当时战争情况下,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2)、魏源和《海国图志》。魏源根据《四洲志》等书,又广泛搜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它系统介绍世界各国人文情况,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通过实践和研究,魏源看到英国是当时中国最大、最直接的敌人,也是全世界最有“长技”的国家。他认为只有真正“知其情”、“知其形”才能“师夷长技”才能最终制驭它。只要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完全可以抵抗外国侵略并战胜敌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著作,书中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

3、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之一。《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在“向西方学习”上,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他的主张没能得到广大农民的共鸣,而且,太平天国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资政新篇》没能实行。但他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具有启迪作用,对洋务运动,维新派都产生了影响。

4、总理衙门

  (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各国公使依据《北京条约》中的规定进驻北京,中外交涉事务日趋繁重,为适应这一形势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正式设立总理衙门,管理外交、通商、财政等方面的事务。

  (2)、总理衙门的评价。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总理衙门权力很大,由亲王领头,军机大臣兼管,外国人称它为“帝国的事实上的内阁”(马士:《中华帝国外交关系史》,第2卷)。它实际上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外国侵略者通过它得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干涉中国内政。它的设置反映了清朝政权机构逐步半殖民地化。

三、难点知识剖析

1、19世纪中期萌发的新思想的特点及这些特点出现的原因

特点:向西方学习,抵御侵略,发展资本主义。

原因:

(1)、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列强获得大量的政治、经济特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最主要矛盾,面对这种形势,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为此掀起了向西方学习,抵御外敌侵略的新思潮。

(2)、在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下,西方资本主义开始传到中国,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2、关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1)、含义: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卸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2)、提出的时代背景:它是在严峻的民族危机形势下提出的。魏源因为鸦片战争的形势鲜明地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3)、影响:这一主张集中了新思想的精髓,有力地激发了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热情,推动了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名的洋务运动的开展。

3、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为什么会出现

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获得了很多侵略权益。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为了扩大侵略权益,积极扶植代理人。

  (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使侵略者不敢轻视中国人民,也使清政府受到威胁,为了共同镇压革命运动和各自的利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过程:

  (1)、1860年《北京条约》签字后,法俄两国公使迫不及待地向奕訢表示愿意协助清朝对付太平军。

  (2)、以辛酉政变以契机,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上勾结道路。

  (3)、1862年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发展,清政府决定向英法两国“借师助剿”。英法两国立即宣布放弃“中立”,“帮助官军”,接着,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策划成立了上海会防局,扩充洋枪队,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这样,中外反动势力“合作”的新格局出现了。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