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周内容概述
(一)实践的特征
1、什么是实践
(1)历史上唯物主义者关于实践含义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含义的理解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二)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实践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作用
(1)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①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③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科学实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为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2)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2)对待学习知识的目的的两种态度。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检验认识”的含义
(2)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二、重点知识解析
1、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基本形式有以上三种。要理解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就要了解它的不同形式。因为,不同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从总体上来说,实践对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2)不同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
①生产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一,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第二,社会实践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各种社会关系是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也随着它的发展而变化。第三,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总之,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发展和全面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第一,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第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它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③科学实验是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目的、运用特殊的设施和手段,去探索事物规律性的活动。它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革社会活动的水平,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它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科学实验建立科学理论,进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二是,由科学实验中获得应用型成果,直接用于物质生产活动中。
在现代实践活动中,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紧密相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教育活动、艺术活动等实践活动,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居里夫人 加利略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具有两重性。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
(3)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的作用,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其中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反作用受决定作用的制约。而坚持实践第一,实践决定认识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坚持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避免盲目性,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论也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现认识的目的。由于客观实际是千差万别的,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必须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难点知识剖析
1、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和第二个特征的关系,即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1)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强调实践的客观性、物质性,第二个特征强调实践的有目的、有意识的主观性。实践既不是纯客观的活动,也不是纯主观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因而在实践中主观和客观是统一的。
(2)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第二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二者是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因为在实践中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都以客观性为基础;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客观的手段是“死”的,客观的对象也是“死”的,只有能动地使用它,改造它,它才能真正成为实践的要素。
(3)可以从反面来看,如果将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和第二个特征割裂开来,或绝对对立起来都是错误的。夸大第一个特征否认第二个特征,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第二个特征否定第一个特征,会导致唯心主义。
2、正确理解和把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把握实践标准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正确的认识,什么叫错误的认识。认识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谓正确的认识,就是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否则,与客观事物不符合的认识就是错误的认识。从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区分来看,能够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必须具备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连接起来的特点。
(2)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其原因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连接起来,并加以对照的特点。另一方面,实践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实践的这一特点可以使人们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实际。
(3)怎样用实践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4)主观认识与认识对象是不能充当检验标准的。因为无论是主观认识,还是认识对象,都不具备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连接起来加以对照的点。因此,我们不能被某种观念所束缚,而应解放思想,坚持实践标准,树立新的观念,也不能因为某种认识暂时不为实践所证明,而对实践标准产生动摇。
-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