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高考解析
课外拓展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及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一、一周知识概述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的建立

  

  (2)建立:1905年,日本东京。

  (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阐发为“民族、民权、
民生”三民主义。

  (4)性质: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起因: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极力维护清朝的反动统治。

  2、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的土地制度。

  3、作用: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4、实质: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关于斗争方式、斗争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1906年,刘道一发动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2、著名的起义有秋瑾、徐锡麟领导的浙皖起义,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镇南关起义。

  3、1911年,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是武昌起义之前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

第三节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一)、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2、“预备立宪”

  

  (2)实质:借“立宪”之名,继续加强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

(二)、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湖北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2、结果: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为“中华民国”。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1、注意分析同盟会成立的历史必要性和现实性

  首先,从必要性来说,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革命政党的迫切需要。随着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单纯带有狭隘地域性的小团体,已不再适应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需要,所以,联络各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次,从可能性来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积极活动和筹备,都为同盟会成立准备了条件。

2、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首先必须准确理解三民主义各自的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三民主义作出全面的评价。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它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三方面的历史任务。

  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反满,即推翻清朝满洲贵族为主的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二是独立,即建立“民族的国家”。它在客观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广大爱国者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推翻“洋人的朝廷”,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自由与平等的愿望。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与民族主义紧密相联,从理论上解决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夺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对革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它仅要求推翻封建专制政府而不是消灭整个地主阶级,因此反专制是不彻底的。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其目的在于消除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它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希望从封建生产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解决土地所有制与发展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革命纲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农民的同情。但它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也不可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总之,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但它不是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不可能指导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这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同盟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顺应革命发展的需要而联合成立的。

  (2)同盟会有明确而且较完整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又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3)同盟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

  (4)成立大会选举了孙中山为总理的领导机构。

  总之,从同盟会的成立、组织形式、组成人员的成分和它的政治纲领可说明它既不同于旧式的会党和秘密结社,也不同于成立前的各省区的革命团体,而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正确认识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1)目的:一方面摆出改革的姿态,拉拢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如立宪派、实业救国派等,欺骗人民群众,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另一方面借官制改革削弱日益强大的汉族地方督抚的权势,加强中央集权。其真正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破产的标志是1911年“皇族内阁”的成立。

  (3)影响:“预备立宪”的骗局暴露以后,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皇族内阁集权,也造成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引起汉族官员的离心。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革命时机日益成熟。客观上看,“预备立宪”较戊戌变法在形式上有了进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愿望,有利于中国政治现代化。

  (4)实质:是一场骗局。从清政府的政权性质、颁行的《钦定宪法大纲》的规定及皇族内阁等内容进行分析,可知清政府“预备立宪”极力维护的是君主专制权力。

5、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的原因。

  (1)在武昌地区进行革命,群众基础比较好。随着当地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并构成革命党的骨干;由于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当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断高涨;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

  (2)参加起义的新军有较强的革命主动精神。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