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
高考解析
课外拓展
 



  
简易逻辑

 

一、一周知识概述

  本周学习内容为1.6逻辑联结词、 1.7四种命题及1.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关键是要掌握关于充要条件的判断.掌握反证法。

二、重难点知识的归纳与剖析

1.“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逻辑联结词,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是复合命题.或、且、非是三种最基本的逻辑联结词.课本给出了三种简单的复合命题“p且q”,“p或q”和“非p”的真值表:

2.四种命题的形式是: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

逆否命题:若

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它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条关系:

(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例如,原命题“若a=0,则ab=0”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若ab=0,则a=0”是假命题.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例如,原命题“若a=0,则ab=0”是真命题,它的否命题“若a≠0,则ab≠0”是假命题.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例如,原命题“若a=0,则ab=0”是真命题,它的逆否命题“若ab≠0,则a≠0”是真命题.

4.从逻辑推理关系上看

(1)若pq且qp,则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2)若qp且pq,则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3)若pq且qp(或pq且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

(4)若pq且qp,则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

从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上看

(1)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

(2)若AB,则A是B的必要条件;

(3)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

(4)若AB且BA,则A既不是B的充分条件,也不是B的必要条件。

三、难点知识剖析

1.对反证法的理解

  ①反证法的理论根据是:原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也为真.在直接证明原命题有困难时,就可转化为证明它的逆否命题成立.

  ②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第二步: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第三步: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③一般地来说,在什么条件下(或问题中)想到用反证法来证明,下面提供几种情形作为参考.

  第一,问题共计有n种情况,现要证明其中一种情况成立时,可想到用反证法证明把其他的 n-1种情况都排除,从而确定这种情况成立.

  如要证明两条直线相交,可用反证法证明这两条直线平行不成立,因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平行不成立,那么间接的证明两条直线相交;

  第二,命题用否定形式叙述的,如证明2不是方程2x+1=0的根,可用反证法证明,假设2是方程2x+1=0的根,则2×2+1应等于0,而2×2+1=5,产生矛盾,从而确定2不是方程2x+1=0的根成立;

  第三,命题用“至少”的字样叙述时,可用反证法证明,如证明a≠b,b≠c至少有一个成立,那我们可用反证法证明如下:假设a≠b,b≠c都不成立,即a=b且b=c,从这一条件出发推得矛盾,故a=b,且b=c不成立,因此,a≠b,b≠c至少有一个成立;

  第四,当命题成立非常明显,而要直接证明,所用的理论不少,且不容易说明白,而它的逆命题易证,如(1)中的举例,证明两条直线相交的依据几乎没有,而平行线有很多性质,易于推理,因此,用反证法把证明两条直线相交问题转化到平行线的性质.

2.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若p表示命题,“非p”叫做命题的否定.如果原命题是“若p则q”,那么这个原命题的否定是“p则非q”,即只否定结论.

  原命题的否定命题是“若非p,则非q”,即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例如“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否定为“菱形的四条边不都相等”;把“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作为原命题,则它的否命题是“若四边形不是菱形,则它的四条边不都相等.”

3.三个逻辑联结词与集合的交、并、补运算的关系。

  (1) 对“或”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中的“或”,它是指“x∈A”或“x∈B”中至少有一个是成立。

  (2) 对“且”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交集”的概念,中的“且” 是指“x∈A”或“x∈B”这两个条件都要满足。

  (3) 对“非”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的“补集”概念,若命题中对应于集合P,则命题非P就应对应着集合P在全集U中的补集CuP。

4.用集合观点来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1) 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pq,则p是q的必要条件。设A={x|p},B={x|q},如果AB,就是x∈A则x∈B,则A是B的充分条件,即pq。如图:

  (2) 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即pq.

5.结合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用集合观点来解决《简易逻辑》中一些问题。

例1、写出若a、b<0则a<0且a>0的否命题

分析:

  “若p则q”的否命题“若p则q”,它涉及了逻辑联结词的否定,对此我们从集合角度来看,a<0且b>0可表示为一个点集A,用图形表示。如图,不满足“a<0且b>0”的点(a,b),在阴影的另一部分,即。它可以看作是X轴及以下部分(b≤0)和Y轴及右侧部分(a≥0)部分合起来构成,即两块区域的并集, a、b满足“a≥0或b≤0”。

  因而,否命题为若a、b≥0则a≥0或b≤0。

  说明:“p且q”的否定为“非p或非q”,用集合的观点来解释,并结合图形,同学更容易接受并理解。

例2、对实数x、y、“|x|+|y|≤1”是“|x|≤1,|y|≤1”的什么条件?

分析:

  从集合的角度判断,考虑集合A={(x,y)| |x|+|y|≤1}与B={(x,y)| |x|≤1,|y|≤1}的包含关系。如图

  可以知道,AB,所以 |x|+|y|≤1是|x|≤1,|y|≤1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说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是重要的数学概念,在判断时应①确定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②尝试从条件推导结论,从结论推导条件;③确定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而前面我们已经用集合的观点来概括“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因此解决这类问题时,有时可以借助集合的运算及包含关系来解决。

四、例题讲解

例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同时,也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

①若a>b,则ac2>bc2

②若a>b,则

③若一个式子是等式,则它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④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则该直线是圆的切线

⑤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则该四边形是圆的内接四边形

⑥若在二次函数y=ax2+bx+c中,b2-4ac<0,则该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有公共点

分析:

  要判断命题的真假性,关键是看条件是否能推出结论,如果能,则是真命题,如果不能,则是假命题.写出其它的几个命题时,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以及条件和结论的否定.

解:

  ① ∵当c=0时,ac2=bc2,∴该命题为假命题

  逆命题:若ac2>bc2,则a>b.为真

  否命题:若a≤b,则ac2≤bc2.为真

  逆否命题:若ac2≤bc2,则a≤b.为假

  ② 该命题为假命题:∵ 当a>0,b<0时>;

  逆命题:若<,则a>b.为假(如b>0,a<0时)

  否命题:若a≤b,则.为假(如b>0,a<0时)

  逆否命题:若 ,则a≤b.为假(如a>0,b<0时)

  ③ 该命题为真,这是等式的性质

逆命题:若两个式子都乘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相等,则这两个式子相等.为假,如把x和x2+1都乘以0后相等,但x≠x2+1

否命题:若两个式子不相等,则把它们都乘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也不相等.为假

逆否命题:若两个式子都乘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的不相等,则这个两式也不相等.为真

④ 该命题为真

逆命题:若直线是圆的切线,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为真

否命题: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等于半径,则该直线不是圆的切线.为真

逆否命题:若直线不是圆的切线,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等于半径.为真

⑤ 该命题为真

逆命题:若四边形是圆的内接四边形,则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为真

否命题:若四边形的对角不互补,则该四边形不是圆的内接四边形.为真

逆否命题:若四边形不是圆的内接四边形,则四边形的对角不互补.为真

⑥ 该命题为假,∵当b2-4ac<0时,二次方程ax2+bx+c=0没有实根.因此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无公共点.

逆命题: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有公共点,则b2-4ac<0.为假

否命题:若二次函数y=ax2+bx+c中,b2-4ac≥0,则该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没有公共点.为假

逆否命题: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没有公共点,则b2-4ac≥0,为假.

点评:

1.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命题的关键是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按定义来写.

2.在判断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时,要利用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即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的等价性.

例2、设集合A、B是全集U的两个子集,则AB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

  若AB,用文氏图可知成立。若,比如A=B满足条件,但AB不成立。所以AB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A

例3、已知.若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可以有两个思路:

  (1)先求出,然后根据,求得m的取值范围;

  (2)若原命题为“若,则”,其逆否命题是“若p则q”,由于它们是等价的,可以把求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等价转换为求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解法一  可求出

  

  由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知A,它等价于

  解得m的取值范围是

  解法二 

根据思路二,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等价于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设

所以,AB它等价于

同样解得m的取值范围是

例4、已知下列三个方程:

 x2+4ax-4a+3=0,

 x2+(a-1)x+a2=0, 

 x2+2ax-2a=0

 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

  从正面入手,本题所要考虑的情况较多,但其反面情况仅有一种情况,故可考虑用反证法的思想去求解.

解答:假设三个方程均无实数根,则有

 (4a)2-4×(-4a+3)<0,                  ①

 (a-1)2-4a2<0,                        ②

 (2a)2-4×(-2a)<0.                    ③

 由①得4a2+4a-3<0,即

 由②得(a+1)(3a-1)>0,即a<-1,或

 由③得a(a+2)<0,即-2<a<0.

 取①、②、③的并集得

 则使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应为,即

 

评析:

  本题要求“三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时的a的取值范围”,只要求“其反面即三个方程均无实数根时a的取值集合M,再求即可”.这种反证法的思想很重要,用起来也很简洁明了.否则,用直接法求a的取值范围将是很困难的.

- 返回 -